信息来源: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纵观过去 5 年工作和新时代 10 年伟大变革,我国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完善,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力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成都持续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努力释放网络安全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将网络安全事业澎湃发展的动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知的现实成果。展望新阶段新征程,成都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在新征程中展现网信队伍新作为、新面貌、新担当,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经过多年深耕发展,成绩显著,已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但一些共性问题仍有待解决。
(一)网络安全政策与资本加持质效不高
当前,各地已制定一系列适用于网络安全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在落地执行过程中未能将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不少中小企业“够不着”,存在“空转”现象。同时,网络安全细分领域政策不健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机制不完善,制约我国网络安全事业快速发展。此外,部分地区网络安全产业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产业发展缺少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网络安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网络安全企业仍存在一定程度“拿来主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将发展重心放在运营上,“照搬”已有技术,特别是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较薄弱。在价值链高端环节,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性龙头企业,具有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未形成聚集效应,核心研发能力整体较美欧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网络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足。
(三)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能级普遍偏小
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外,全国网络安全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统计数据显示,近 30 家网络安全上市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一方面,技术和服务特色不突出的企业,可替代性强;另一方面,掌握网络安全行业主导权的高能级企业分布不均,且未与各地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配套协作和互惠共生关系,难以带动全链协同发展。
(四)网络安全建设投入与需求挖掘不充分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建设占信息化投入比例约为 3%,与欧美等发达国家 10% 以上的比重存在数倍差距,党政机关网络安全资金未足额预算和保障的问题尤为突出,多数行业以满足“合规需求”为主,购入网络安全产品后不再投入。此外,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仍在推进中,配套安全需求未完全激发,网络安全整体市场潜力待挖掘。
二、务实举措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取得突破
近年来,成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将网络安全作为优势赛道和新支撑,通过前沿技术攻关、优质企业集聚、优秀人才招引,持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让成都扎实的网络安全基础和浓厚的网络安全氛围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
(一)顶层设计加快完善
成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持续完善支持网络安全事业发展、企业创新、人才招引的政策措施,以成就安全之势。2016 年 1 月,成都将信息安全纳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印发专项政策,推动优势要素聚集。2018 年 9 月,为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产业体系建设,成都出台发展意见,提出了发展网络安全事业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同年,成都市网络信息安全产业 5 年发展规划印发,从基础现状、主要任务、发展重点、重大工程、空间布局等方面,规划出成都网络安全事业发展的全景图。
为切实加快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委网信办、市经信局等 9 部门于 2020 年 12 月联合印发扶持政策,并于 2021 年 5 月配套发布实施细则,进一步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资金支持等方面细化扶持标准,进一步推动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
同时,成都市工业信息安全 3 年行动计划、成都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等细分领域文件相继出台,对成都网络安全产业空间布局、发展路径、资金保障等进行了全方位指导。为发展特色网络安全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优势领域纵向深化
没有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国家网络安全就缺乏支撑;没有强大的网络安全企业,就形成不了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近年来,成都已逐渐发展成为网络安全优质企业战略布局高地和国内重要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基地。已拥有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网络安全创新载体 40 余个,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体系。依托地区优势资源,不断招引启明星辰、亚信科技、安恒信息等网络安全优质企业将运营中心、研发中心、西部总部等布局成都,提升网络安全事业发展能级。
目前,中国网安、科来、无糖信息、思维世纪等 280 余家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安全企业,积极致力于基础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等方面,特别是在密码算法、终端安全、流量分析、涉网犯罪打击防范等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在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区块链安全方向逐渐打响知名度;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方面已形成较为雄厚的基础。多数企业已构建面向党政、金融、电力、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持续赋能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沃土深耕厚植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为筑牢网络安全人才根基,成都全面加快高校学科建设,积极探索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成都所有高校基本已设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专业,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涉及从应用技术到新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在蓉高校专门设有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形成覆盖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四川大学已成功入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并拥有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高校之一,并作为主研单位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注重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有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各 1 个;成都理工大学以竞赛、双创项目为抓手,强化网络安全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当前,成都正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区域特色开始显现。四川天府新区集中布局国家级创新载体和企业研发中心,开展新兴领域安全研究,加强共性基础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流网络安全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集中布局网络安全企业总部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络安全服务运营中心,不断提升安全监测、安全运维、安全集成能力,着力打造一流的网络安全运营服务高地;双流区集中发力生产制造基地,重点发展身份与访问控制、商用密码、芯片、操作系统、整机等安全可控产品,打造领先的自主可控产业基地。
2022 年 5 月,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正式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内首个跨省级地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都将围绕“创新、服务、制造、应用”四位一体统筹布局,以差异化错位突破、跨地区协同发展为原则,加快建设成渝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都“一城四园”(天府园、高新园、双流园、锦江园),培育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战略支撑和领军人才培育基地、国家网络安全高端研发和运营服务基地、国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网络安全应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同时,成都正积极申报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载体,夯实成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良好基础。依托区域优势和在蓉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资源,力争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网络安全职业培训、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等方面形成试点示范。
(五)赛会引领品牌塑造
成都正在将网络安全的活力深度融入超大城市发展血脉,以品牌赛会流量撬动投融资增量,变高水平赛会的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持续拓展网络安全优势赛道,进一步推动网络安全优秀人才落户、优质项目落地。
成都通过举办各类赛会活动,不断塑造网络安全特色品牌。高标准打造形成 CCS 成都网络安全大会、“巅峰极客”网络安全技能挑战赛、极客少年挑战赛等系列专业平台。在高新区落地并挂牌成都网络安全大厦,以“一企一策”方式,招引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着力培育链主企业,加深垂直整合、资源倾斜,以融合共生的思路做强成都网络安全行业的“义乌模式”,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创。联合国内网络安全行业媒体制作发布《成都网络安全特色企业图谱》,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级网络安全企业图谱,彰显了成都网络安全产业建圈强链的良好态势。高质量举办路演推介,组织国内一线投资机构来蓉与成都网络安全中小微企业就核心业务展开多元交流对话,讲好成都投资潜力故事,助力本地优质项目与资本要素加速融合。
(六)产业规模位居前列
近年来,成都在软件研发、产品设计、专业服务等方面大量投入,已拥有众多网络安全知识产权,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安全产业链。根据产业部门统计,2016 年至 2021 年,成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已实现逐年递增的向好态势,相关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近 15%。2021 年,成都市网络安全相关业务收入达 354.6 亿元,较 2020 年的285.19 亿元,增长 24.3%,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三、探索创新机制着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成都将以战略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全省关于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相关要求,从协调推进全市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着手,开展探索和实践,激发成都经济活力。
(一)提高技术应用创新能级
一是继续强化网络安全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产学研用创新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业界权威研究咨询机构等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二是重点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攻关等工程项目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承担网络安全国家重大专项,申报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围绕新兴安全领域建设国家级重大战略平台、创新平台,主导制(修)订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标准,打造网络安全应用示范场景。
(二)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高地
一是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人才体系化培养路径。支持在蓉高校、职业(技工)院校与在蓉网络安全企业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加强网络安全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研究建立产业导向型人才培育措施。二是推动建好网络安全专家库、青年后备人才库。探索建立“候鸟型”人才引进机制,依托“蓉漂”“蓉贝”等人才项目,对网络安全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给予补助,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激发市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培育和助推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支持在蓉企业对关键设备和重要系统开展检测评估、等保测评、审查认证等工作,推动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支持对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商用密码产品、信创产品等网络安全核心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应用推广。二是探索网络安全产融结合路径。持续深化网络安全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渠道,鼓励设立网络安全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担保机构为网络安全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四)构筑产业集聚良好生态
一是持续完善“1+2”网络安全产业布局。促进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为主体的核心发展区,以锦江区、武侯区为主体的两大产业聚集区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先导作用。二是构建阶梯式网络安全企业引育体系。招引高能级企业来蓉设立研发运营总部,大力培育本土“独角兽”。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用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对本地产业链的整合力、供应链的带动力和创新链的溢出力。
(五)加大产业品牌外拓布局
一是创新办好网络安全品牌赛会活动。举办网络安全相关论坛、峰会、赛事、展会等品牌活动,集中展示推广成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组织评选网络安全产业影响力榜单,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二是着力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等城市在网络安全领域沟通,促进创新资源流动和产业深度对接,加强网络安全领域国际合作,探索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