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京东金融新一轮融资引热议:金融科技快速崛起

信息来源:

        日前,有报道称京东金融启动了新一轮的融资,融资规模在140亿元。一时之间,“京东金融完成私有化,估值500亿”、“京东金融完成私有化为在国内IPO做准备”、“五年内京东金融必将上市”等传言四起,实在让不少吃瓜群众操碎了心。

京东金融对此没有做出回应,不过就我们看来,此次外界对于京东金融的融资举动的解读实在有些离谱,可以说完全就是属于博眼球行为。且不说对于被外界热炒的“京东金融估值500亿元”的说法存在很大争议,光就一次拆分重组就被认定为要“pre-IPO”,真的是有点荒唐了。

那为什么外界对于京东金融融资的举动表现出如此热情, 以至于纷纷为京东金融规划“IPO路径”?不少人士认为,这恰恰说明了整个社会对于以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国内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的间接认可,甚至可以说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阶段性调整时期,金融科技代表了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潮流。

有所急有所不急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正进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下半场,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未来金融科技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金融监管步伐的加紧、金融科技技术的创新,使得金融科技企业在近几年迅猛崛起。

回顾京东金融之前三年的发展,自2013年10月独立运营以来,就一直将自身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在这里需要我们好好理解一下什么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金融行业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京东金融的发展逻辑是在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用专业的话术叫做赋能。

就拿年初备受金融行业关注的京东金融和中国银联战略发布会来说,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会上也对京东金融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了肯定,宣布双方将在支付产品、联名信用卡、大数据应用等八大领域展开合作,这是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表现。在之后的一个多月,京东金融又与民生银行合作的“小白卡”落地,这已经是京东金融跟银行合作的第三张信用卡,此前两家银行分别是中心银行和光大银行。

据了解,从2015年8月与中信银行合作,到2016年3月与光大银行合作,再到推出“民生小白卡”,“小白卡”申请人数多达上百万张。如此端的时间创造这么大量,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户能力的输出。

再比如,行业内比较认可的,就是京东金融推出的ABS云平台,最开始是基于其内部业务发展需要,解决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资金问题,之后推出“资产证券化云平台”,帮助了其他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降低了ABS门槛,也帮助中介机构提高了很大的效率。目前京东金融的ABS云平台已经有项目落地。

其实,作为一个金融科技公司来讲,京东金融在之前三年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企业,在对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服务金融行业方面很“着急”。然而,在“准备IPO”、“上市”方面却没有很着急,而是完全抱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态度。外界对其片面粗暴的定价、夸张的预测则显得过于急躁,照一些网友的话来讲,简直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何时上市引关注 金融科技企业历来受热议

正是基于金融科技公司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逐渐明确盈利模式,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的金融科技巨头寻求上市是必然的结果,也是所有公司发展的“小目标”,但何时上市、在哪里上市,还要贴合公司的战略与整个行业大环境。

就如同蚂蚁金服自从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就一直被外界传言要上市,而且有多个上市“版本”,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围绕其上市话题几乎从未停歇;再比如陆金所的上市计划也是一变再变,备受外界猜测,继2016年5月透露上市以来,媒体纷纷报道在2016年下半年、2017年底将要在香港IPO;而此次对于京东金融融资事件,外界也解读是上市前最后的准备,并纷纷“献言献策”,有的甚至连A股的壳公司都给找好了,可真是操碎了心。

不过,之所以京东金融年报的公布引发如此大的轰动和讨论,也间接印证了之前提到的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的广阔前景。但就整个金融科技行业来讲,现在还是初级发展阶段。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少一些揣测和质疑,抱着客观、宽容的态度,留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