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数据中心是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核心,更是现代银行竞争力的根本。为解决传统数据中心的技术局限及物理短板,成都银行于2017年启动了以建设“云化数据中心”为目标的新数据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2019年10月完成天府四街主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完成两地三中心IT基础架构建设,2020年底完成数据中心迁移,实现了信息科技能力跨越式发展。
智慧运营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先进性
1. 先进技术提升基础设施的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
● 双冷源系统:
制冷系统采用冷冻水系统+风冷直膨的双冷源系统,制冷系统冗余性达到了T4标准。
● 先进UPS技术:
模块化UPS并机架构技术,使UPS并机系统进一步集成化、预制化。先进的锂电池技术相比较与传统的铅酸电池,温度范围宽,工作寿命长。采用四电平逆变器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使得UPS逆变器功率器件的承压为266V。
2. 以IaaS层作为智能运营中心IT基础架构建设的切入点,兼顾业务架构的敏态和稳态,搭建了有成都银行特色的金融云。
● 波分环骨干网、渠道双链路接入
通过波分网络将各个数据中心连接并形成环路。提出“一平面两张网”的设计,实现了生产网和办公网的分离,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 SDN组网方案
采用“MDA-EDA扁平化”布线并结合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方案搭建“大二层数据中心网络”,实现了网络资源池化部署和统一管理。
● 反脆弱设计的数据中心系统架构
成都银行特有的“本地存储+应用适配”虚拟化方案,实现主要业务系统虚拟化和系统资源池化容量管理。
● 多中心应用多活技术
部署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和业务应用节点多中心多节点部署,使业务流量可在多个数据中心间智能调度、智能负载。
3.利用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打造了智慧运营中心。
● 可视化技术
整合DCIM、智能楼宇和3D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多数中心可视化管理。采用RFID技术,提高资产管理有效性。
● 智能告警技术
建成了统一监控平台,嵌入智能预警、告警模型,实现多中心监控一体化、可视化、智能预警和统一告警。
● 自动化技术
依托自动化工具,使运维工作可视化、可追溯、可审计,构筑自动化风险防范体系。
智慧运营中心建设的创新点
1.提出反脆弱设计的数据中心系统架构方案。
提出应用系统必须感知系统架构的脆弱并做出适应性改造,使得系统架构简单、管理高效,提升IT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具备了系统架构标准化管理的能力。在此理论基础上,推动应用系统进行无状态化改造,使应用具备快速扩展能力,搭配自动化部署工具和虚拟化技术,形成了架构简单、成本节约、管理高效的具有成都银行特色的“本地存储+应用适配”虚拟化方案,代替了较为普遍的共享存储虚拟化方案,实现主要业务系统虚拟化和系统资源池化容量管理。
2.实践中小银行金融云建设方案。
针对中小银行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特点,提出以IaaS层作为智慧运营中心的切入点,不追求云的特点表现形式(云平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云核心能力的获取上,兼顾业务架构的敏态和稳态,既使用开源的云技术(对象存储、Docker),也使用成熟度的商用技术(负载均衡、SDN),搭建了同城双活数据中心,使中小银行数据中心初步具备系统架构标准化管理能力、基础环境自动化交付能力和资源池容量管理能,为实现金融云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方案可落地中小银行金融云建设,缩短中小银行云建设周期,降低云建设成本。
3.完成智能运营中心一体化建设方案。
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高可用、高安全和环保节能。同时,利用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来管理数据中心,使其成为银行智能运营中心。在此理念下,成都银行实践出中小银行切实可行的智慧运营中心建设方案,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值得中小银行借鉴。
智慧运营中心建设的核心价值
1.解决了中小银行实现虚拟化成本高的难题。
业界主流虚拟化方案一般由至少2台SAN交换机组成的SAN网络+2台存储构成的存储资源池+n台X86服务器构成的一个资源池单元。此方案建设成本高、基础架构和管理复杂度高,灵活性和扩展性差。我们目前采用的方案则是通过少量应用改造,将虚拟机放在X86服务器本地SSD盘,既降低了成本,又降低了基础架构和管理复杂度。以90个虚拟化节点为例,我行特色虚拟化方案可节约成本942万元,理论整体IO读写速度可提升27倍。
2.解决中小银行金融云建设思路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云能力有“资源的快速供应能力、资源弹性伸缩能力、资源标准化封装能力、资源获取自取能力和精确计费能力”。一般来说,云的这些能力是通过云管平台来具体实现和交付的。但是,实现云所有的能力以及云管平台都是一项耗人、耗时、耗力的工程,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成都银行提出了中小银行在建设金融云时应按照“需要云能力,不需要云特定表现形式”的思路,从Issa层作为切入点,去实现基础资源的池化管理能力、快速规范的自动化环境交付能力和系统架构标准化管理能力。这样的建设思路既符合中小银行的人员、资金和技术能力,又能使中小银行快速地获取云的能力并从中受益。
3.探索了中小银行智慧运营中心的实现方案。
在智慧运营中心建设过程中以安全可靠为基本原则,做到了基础设施的设计、数量和技术的高可用,重视基础设施的可视化能力,构建多维度、无死角的监控体系,并且在自动化工具的建设过程中将风险防范点内置工具,形成一套自动化的风险防控体系。
智慧运营中心建设的应用成效
成都银行智慧运营中心顺利实施,彻底改变了信息科技基础设施老旧制约业务高速发展的局面,夯实了信息科技数字化转型基础。第一,实现成都银行数据中心两地双活运行模式,具备了快速扩展成为两地多活数据中心能力。目前已完成40个重要业务同城双活运行模式的建设,金融类交易量日均达到100万笔,服务客户1千多万户。第二,高可用、高安全的基础架构,保障了业务的稳定开展,智慧运营中心支撑了165个业务系统稳定运行,确保了重要业务系统连续性指标保持在99.98%以上。第三,有成都银行特色的金融云,实现资源的快速交付能力,搭配自动化发布技术,极大提升了人民金融服务水平。我行基础环境交付速度从周级变为秒级,应用系统发布效率提升30%。第四,智能化的运营中心+自动化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了成都银行IT风险控制水平。2020年下半年,我行监控系统成功预警率达到85%,成功告警率达到90%,自动化操作1万余次。第五,为成都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两地双活数据中心,共有机柜349个、供电容量1382Kw、机柜容量14813U,满足成都银行未来10年的业务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西部地区人民,提升西部人民金融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