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的原则要求,强调指出:“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国内首个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科学普及设施——网络安全科技馆,经过41个月反复打磨、近一年集中建设,如期建成,面向公众开放。这座凝聚了国内4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网安企业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心血的科技馆,将成为我国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新平台,成为践行“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重要思想的新阵地。建设网络安全科技馆,是推动网络安全走向大众的一个探索,这个过程也是对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再思考。
一、在把握通识性的基础上更富特色
网络安全科技馆从基本属性上讲是一个科技馆,为此在布局、内容、展陈上都有诸多共性要求。但是,作为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场馆,在国内外没有参照系,需要敢于创新,把特色凸显出来。一要突出中国特色。用大笔墨、大空间、大体量展示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展示网络安全为人民的实际成效、展示依法依规治理网络的重要成果、展示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让公众在科学普及的同时感悟历程、得到启示、振奋精神、激发热情,弘扬正能量,共筑同心圆,以达春风化雨、寓教育于科普的目的。二要突出地域特征。科技馆地处中原、落地河南,这里是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富集地。殷墟甲骨、少林功夫、太极八卦等文化元素,与信息发源、网络对抗、攻防博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提取设计符号并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让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丰富科技馆的内涵底蕴、彰显价值传导。三要突出认知特点。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大多是从“不安全”开始的,甚至片面的只看到网络的负面影响。科技馆更多的不是让公众感到“不安全”,而是要帮助公众提升网络安全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形成“风险、原理、解决方案”的认知“小回路”,知道风险有什么、在哪里、如何解决、怎样防范,建立正确的、辩证的、全面的认知,强化教育引导、正向传导,让公众切身体验到网络空间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在注重整体性的基础上更聚重点
网络空间包罗万象,涉及国计民生各个方面,涉及计算机、通信、密码、网络空间安全等多个学科范畴,领域交叉、点多面宽。一方面,要让公众对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有一个整体认知,形成总体安全观的视角;另一方面,要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的体会,引发共鸣。为此,在内容设计上重点把握了三个原则。一是从百姓视角选点。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梳理出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知识要件,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最”,最关注的是与个人财产安全相关的知识点,最忧虑的是与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知识点,最焦心的是与青少年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点,最神秘的是与国家信息安全保密相关的知识点,最迫切了解的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这五个方面,也成为科技馆在架构设计上重点选取的要素。二是从身边场景选点。让老百姓看得实在、看得清楚,重在场景的设置,特别是设计出生活化的场景。在场景设置上科技馆按照“四个维度”进行统筹。生活维度,比如交易支付场景、家庭空间场景、酒店客房场景等;工作维度,包括办公环境、上网环境、出行环境等;交际维度,主要有社交空间、电商空间、教育空间等;精神维度,突出正能量传递、同心圆认知、共同体意识等。三是从科技前沿选点。科技馆本质上还是要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用最先进的技术吸引公众。为此在选取重点内容上将“第一”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比如有获得世界冠军的样本对抗技术、第一个量子计算机的等比原型系统、国内性能最强的笔迹模仿机器人、我国自主提出的内生安全技术等等,这些最前沿技术的引入,大大增加了科技馆的高科技含量,让公众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为青少年这个科技馆的主体受众提供学科学的环境,增强爱科学的兴趣,激励他们树立为科学奋斗、为创新学习的信念。
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加贴近
网络空间对普通民众而言显得“高大上”,充满了神秘感。如何把虚拟空间、逻辑世界的知识展示出来、表达出来,如何让内行觉得说“准”了、外行觉得说“清”了,是网络信息类科技展示的一个难点。在建馆实践中,主要通过“三变”,期望能够让公众看得懂,更加贴近公众的认知起点。一是让虚拟的变实。对网络空间的表达,需要大量使用数字技术,一方面便于公众体验、感受、交互,另一方面能够根据技术发展动态调整内容,以做到常展常新。场馆大胆运用了一些最新的数字表达方式,比如用大型体感互动来了解网络发展史和网络安全史,用近300个吊挂的跳舞屏展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用CAVE技术构建一个梦幻中的网络世界,用沉浸式体验空间体会人工智能的未来与风险等,公众置身其中、犹如畅游网络。二是让静态的变活。网络技术的很多内容,在知识表达上是通过静态的流程图、结构图、关系图等来展现,这些信息对公众来说过于艰深,也比较枯燥。但如果有效引入传统机电技术,把这些流程、结构“活化”出来,就可以让公众深入浅出地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科学原理。比如,展示数据从产生到销毁的过程,就引入了“机械小球”的设计理念,让8个一组、黑白两色的小球,走过数据产生、分组、传输、认证、使用、销毁等诸多环节,公众一目了然,数据安全的知识也得到有效传递。三是让物化的变美。网络既是信息化的产物,也是工业化的延续。在网络信息技术中,有大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形态,这些本身就是展示艺术的可利用资源。把各个年代的键盘鼠标、形式各异的安全设备、不同时期的存储介质、形形色色的杀毒软件等等,用有效的艺术手段进行封装,就能产生很好的视觉冲击效果。公众徜徉在科技、人文、历史的画卷中,会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升认知。
四、在丰富功能性的基础上更可持续
科技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必须配备与之相关的休息空间、商业空间、娱乐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综合体。但作为网络安全科技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与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相融合,为形成良好生态、可持续演进提供支持。要建立众创空间。网络安全技术发展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更多的奇思妙想和具有颠覆性的技术,科技馆应该成为展示这些想法和技术的一个平台。如果科技馆能够成为国内外最新安全技术的“秀场”、最优秀安全企业的“聚场”、最广泛安全力量的“会场”,整馆的站位、立意、辐射效应就会大大提升。要建立培训空间。在当前网络安全意识培训中“空对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操和体验;从一点到另一点,缺乏综合性;从“专职”到“小白”,缺乏层次性。而科技馆恰恰设置了上百个安全场景,既有深入浅出的科学知识介绍,也有“揭榜挂帅”极限比拼。如果能够设计好展教内容、衔接好知识层次、配置好教学资源、建构好实践场景,这个馆将成为国内网络安全领域专业培训、职业训练、意识教育的新平台。要建立竞技空间。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网络安全科技馆,不仅要成为一个“展馆”,更要成为一个“赛馆”。一方面为国内网络安全比赛提供支撑,提供一流的竞赛平台和服务保障,办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竞赛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把相关展品展项的竞技功能挖掘出来,设置更多的竞赛场景和形式,把集中性、综合性比赛和常态化、分众化挑战赛结合起来,在“挑战未知”中点燃创新之火、激发创造之志,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青少年和爱好者参与其中,形成共建网络强国的人才流和大市场,科技馆的综合效益就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