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生态圈是指商业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建立的一个价值平台,为了促使企业在边际效应极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防范竞争对手,培育新的盈利点,通过并购、联盟、开放等形式,横向进行扩张,纵向进行深化,建立起来的一个循环商业竞争体系。
各个参与者关注其所在的价值平台的整体特性,通过平台撬动其它参与者的能力,使这一系统能够创造价值,并从中分享利益。
生态圈和单体企业有其较大区别,其着重点不在于某个项目的利润回报,而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提升,做大规模,做深行业。
在体系之内,各个协作企业往往占据着相关的重要位置,他们不再各自为战,而是有着共同目标,相互支撑、共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是其重要特征。同时,兵法中的互为掎角之势以抵抗外来进犯,也能从某方面反映出构建生态圈的目的。
马云曾经坦率表达:这是一个抢钱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因此,跨界是生态圈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跨界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流在生态圈体系内的流动,就像是旋转的太极,生生不息。
当其他金融科技以支付、理财等业务建立起相对完整生态圈,并取得一定成功时,很多机构都希望构建生态圈。作为金融机构,银行需要自建生态圈吗?回复是:不必。
“场景在前,金融在后,从金融的价值链角度,重构银行的价值创造新方式,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无我利他的理念。”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称,“这也是百信银行开业前就明确的开放银行战略,我们品牌可能会被隐藏折叠,未来有一天,老百姓在各类生活场景中使用的金融服务可能就是百信银行提供的,大家也会逐渐认知、熟悉百信银行,逐渐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百信生态服务网络。”“我们已经和百度地图、爱奇艺、中信书店、国安社区等几十个线上线下的场景形成了高度融合共生的紧密合作关系。”李如东称。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指出,开放银行是场景化发展的自然延续,而金融服务要嵌入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银行就应该进入到第三方的主流场景里面去,所以一定要“场景在前,金融在后”,而不能再坚持“银行自己建生态圈”。
著名管理大师、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如果组织内部的变化速度慢于外部变化的速度,那么失败就在眼前。”
当金融科技以迅猛之势进入金融业时,银行业一开始落后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何跟上时代步伐?现在银行业寄望于开放银行战略。
开放银行将在新生态中扮演多重角色。招商银行零售金融总部副总裁高旭磊认为,在这个生态环境当中,银行既可以充当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一个生产者,同时也可以销售其他的合作伙伴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在这个生态当中扮演多种的角色。
“金融既独立形成生态,又没有独立生态。”王立鹏认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吃、穿、住、用,金融只是辅助手段,从这个角度讲,金融不是独立的生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业务是可以产生流量的,人们的很多行为都能在这里得到体现,所以自然会有围绕它的生态和流量。而且,金融行为能够反映人的特征,通过构建模型和规则,能够挖掘出很多人的需求点,能够产生很多商机,所以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
“建行金融科技公司总裁雷鸣指出,对于银行来讲,新技术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也让银行用新技术来改变了自身的生产组织方式。事实上,每个细分领域有更高效技术出现的时候,客户的体验就会上一个台阶。”雷鸣认为,未来的开放银行之路,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系统层面的开放,就是通过开放API的方式引进更高效的业务流程;第二是在监管允许和法律保护范围内,数据层面的开放;第三是业务层面开放;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心态层面的开放。
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
银行零售业务比拼“跨界融合”
开放银行是利用开放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向合格的外部商业伙伴开放数据权限。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由此通过金融数据共享,得以在双方认同的平台上开展各自业务,共建银行生态圈。
从银行的角度看,开放银行在优化客户体验、获得客户、实现新的收入来源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尤其在目前传统银行服务无法充分进入的市场中,可以建立可持续的服务模式。通过将银行的账户能力、支付能力、特色产品能力、数字经营能力、全渠道服务能力等进行全面开放,搭建跨界融合生态。
第一步是要“走出去”,与第三方机构融合,通过场景融合的方式与其它平台连接。
目前,中信银行与京东、麦当劳、淘宝、滴滴等平台账户连接,将互联网大数据引入客户识别规则中,通过平台大数据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营销机会与业务风险。客户则可以在各家APP上实现对自己账户的管理与查询,不用重新登录银行APP,这就增加了客户的金融服务触点。譬如中信银行与滴滴出行合作的金桔宝产品,将中信银行的余额理财产品“薪金煲”输出到滴滴平台,为更多的车主、乘客提供结算性资金的增值便利。
浦发银行目前也与百度、华为、微软等前沿科技公司合作,推动数字赋能,强化线上经营与大数据分析,在精准营销、智能获客和风控运营等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步,共建共生,生态融合。这一阶段的开放银行模式是从场景嵌入到深度渠道创新的合作方式,银行不再是单纯的API提供方,而是拿出自己的渠道、平台与非金融机构的生态圈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让双方或多方的客户群在一个创新平台上共同体验数字金融旅程。
例如中信银行的动卡空间APP与商旅、餐饮、影院、电商等商户合作、融合,为消费者提供银行金融服务,包括商户积分付款、用银行积分购买电影票,以及实时查账、还款、到账提醒等服务。
业界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业已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众多科技型初创公司正在寻找传统银行的替代方案,这一外界压力倒逼银行零售业务重构“数字商”格局,即银行上下各部门加强对新技术、新生态、新趋势中数字变革的认识。
开放银行模式从形式上看,是银行开放接口为非金融平台服务。从内容上看,是将零售业务无限延伸,客户由此不仅是在银行获得数字金融服务体验,也能够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在衣、食、住、行及更多平台触达数字金融生活。这其中突显了以开放“支付”为桥梁连通场景的价值,因为“支付”正是商业银行区别于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的硬实力。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银行将实现零售银行业的部分“去中介化”,商业银行不应将这视为风险,而是要利用开放银行提供的机会,强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合作伙伴。通过金融数据共享与金融科技企业及全球消费品牌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将从更大的“生态圈”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