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金融深入生活场景
天猫双11成交额2684亿元,京东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2044亿元,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增长76%,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139%……
这些亮眼数字的背后,也体现了金融机构在网络支付业务能力上的可靠支撑。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7.79亿笔、金额14820.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9%、162.60%。
随着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的快速普及,平台围绕供需两端的资金收支,派生出一系列的金融需求,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业务逐渐呈现出场景化、开放化、生态化等特点。
金融科技拓展金融服务半径
近年来,银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拓宽业务渠道,输出金融服务能力。
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强调,要利用金融科技来拓展金融服务的半径。
融合共赢成为行业新格局
10月2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在2019中国金融论坛上指出,目前银行与金融科技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银行通过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和借力金融科技创新。
麦肯锡对全球100家领先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52%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关系,37%的银行采用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
作为监管机构的央行,也不断深化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为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11月4日,央行清算总中心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华为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表示,金融科技的行业格局已从竞争竞合发展到融合共赢,金融科技发展初期,在新的金融技术浪潮面前,传统金融机构反应略微有些迟钝。但近年来,金融机构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很多金融机构积极打造“开放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建场景生态,积极开展多平台接入、全场景营销,拓展新的获客渠道,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
银行服务将触手可及
银行与外部合作共建场景,自建系统/平台打造生态,促成了金融科技行业朝着开放、融合、共赢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银行服务会因此进化得更加无界和普惠。